中國與台灣的對比

MCA※0016㊣2022/3/30

文化經濟 Cultural Economy

中國市場
文化政策
。2016年,文化部修訂發布《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》將美術品改為藝術品
。2018年,國家文物局正式發布實施《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》宏揚中華傳統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
。中國《貨幣總量》每年增幅約12%~20%,社會《財富總量》增幅約有15%左右

市場價值
。2006年,經《中國收藏家協會》統計,大陸藝術品投資者達7000萬人,占全國人口6%,每年交易總額約200億元人民幣,參與人數和交易總額每年約以10%~20%的速度增長。2021年交易總額概估約為3500億元~4000億元人民幣(約為1.8兆台幣)
。意大利收藏家《貝利尼》說過:世界上只有藝術品是最有價值的,股票平均增值潛力約為40%,而藝術品約有95%
。中國負利率時代的來臨,貨幣貶值的情況下,藝術品將成為繼房地產、金融理財、股票市場等,投資的避險工具或是最後一座投資金山
。藝術收藏價值,包括歷史價值、藝術價值、美學價值,具有多功能附加價值

台灣文創
文化靭生態
以人為本,以創新為核心,以在地文化為主體,以達到環境永續、經濟均富、社會價值等為目標,建構成多元韌性的台灣文化創意產業。
如何以提升台灣產業的附加價值,以結合跨領域、跨產業與跨界、跨域創新,擴大整體產業的《創新生態系》成為台灣的強靭生態鏈,培育人才,為台灣注入跨域創新活泉,這也是台灣未來文化經濟走向大陸求勝的關鍵。

文創結合產業

     台灣近年來不讓其他國家專美於前,企業、民間發展許多活動、競賽等等紛紛使用「文創」包裝,企圖將台灣的模樣精緻美化,希望在所有產業轉型之際,文化創意產業能成為台灣成長的助力。

     約莫在 2000 年左右,台灣開始有了發展「文化創意產業」的計畫,當台灣經濟已到達穩定階段,許多傳統產業被迫歇業,而轉型成了另一條選擇之路,當我們開始懂的「充分」利用文創,將「創意」列為每一個計畫的核心概念,文創則變成了近年來台灣努力拓展國際的目標,試圖讓全世界買單,而已過了將近 20 年的成果如何,我們做到了多少?還是依舊是隻不知身在何方的迷途羔羊?